1月16日,中梁控股发布了一份《关于控股集团总部组织调整相关事项的通知》。
这份通知称,因公司架构调整,控股集团总部相关职能将与地产集团总部进行整合。
在人员政策方面,没有明确落位的员工将于1月17日安排正式离职,公司将按照法律规定的离职补偿金N+1(含绩效工资)进行支付,试用期员工按照0.5个月工资支付离职补偿金。
社保公积金缴纳至2022年1月。
2022年1月员工月度福利费用结算至1月,合并至经济补偿金发放。
对此人员政策的执行,中梁控股要求各组织负责人通知本组织全员于2022年1月17日正常出勤,并将相关政策告知员工,对于无法出勤的员工要提前向人力部门对称报备。
从2022年1月17日起,全体员工按照人力部门通知及进度安排办理离职手续。
在其他事项方面,通知中称,员工其他未报销费用,如探亲费、差旅费等,需要在1月17日下班前完成内部流程提报与审批工作。
以下为中梁地产简介。
1993年杨剑董事长创办中梁,至今已有24年,总部位于上海市。中梁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具有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资质。多年来,中梁稳居中国房地产百强榜。2017年,综合实力及品牌价值挺进30强,运营能力TOP10、成长性TOP10。截至目前,中梁已在长三角区域开发了180多个项目,开发面积达2500多万平方米,为12万家庭36万客户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2017年1-8月,中梁销售额466亿,同比增长近155%,位居全国房企销售榜TOP30第25位。今年首次进驻扬州、宣城、九江、泰州、六安、铜陵、亳州、抚州、滁州、吉安、常州、达州、信阳、宁德、景德镇、连云港、淮北、长沙、黄冈、滨州、昆明、重庆。2017年截至8月底,中梁已获取土地75块,拿地金额超237亿,为冲刺全年668亿目标夯实基础、积蓄力量。
在运营方面,中梁不断推进“高周转”开发模式,“快进快出、小步快跑、低开高走”,实现了拿地之后平均6个月快速开盘,预计下一步还会继续提升。
在产品方面,中梁具有自身独特的竞争力。在温州市场,每三套房子售出,其中就有一套出自中梁。中梁的“香”系、“国”系、“御”系、“百悦”系(商业)四大系列产品,设计精细、用材考究、品质稳定,被誉为区域市场上的“劳力士”。
为了进一步提供出色的产品和先进的生活模式,中梁成立了批量精装研发小组,建立了批量精修研发基地,将研发成果转化成实体样板房应用推广;中梁吴越首府-书香名苑项目荣获有“建筑届奥斯卡”之称的LEED-CS铂金级预认证奖项;以后继续进行绿色建筑、可移动售楼处、全龄社区以及装配式建筑专题等课题研究。
在合作方面,中梁是一家心态开放的企业,与万科、碧桂园、新城等房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开发关系,也与众多银行、信托机构开展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意向授信额度达千亿。
除了传统授信融资外,中梁还与鼎信长城、温商基金各搭建了50亿投资规模的股权性房地产基金,并且还有其他平台类合作。
除了这些,中梁在组织、机制、人才、文化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组织方面,中梁强调精总部、强一线、小组织,2017年截至8月底,已成立区域集团11个,区域公司33个,继续筹备的区域公司超11个,中梁区域公司数量超过44个。在机制方面,中梁开放共享,带来了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力,形成了内部的良性竞争和发展局面。通过成就共享机制,大家拿到了超额的奖励。
在人才方面,中梁在职员工4000多人,核心团队及中高层岗位人才80%以上来自房地产TOP30的优秀人才。在文化方面,中梁有符合企业需要的价值观体系,“开放、开拓、开创、共担、共享”,“公开、公平、公正、简单、务实”,不断追求卓越,创造价值。以上这些,构成了中梁快速稳健发展的内驱力。
战略规划是中梁经营的前提,这明确地写进了中梁的价值观体系,说明中梁对战略的高度重视。可以说,中梁实现了从机会导向型向战略导向型的转变。为支撑战略愿景和战略目标实现,中梁将坚持“一主两翼一孵化”的总体发展模式和“深耕长三角、拓展全国”的战略布局,以房地产为核心、商业为重点、金融为中枢、投资为孵化器,实现抱团出击,打造组合拳优势,力争2021年实现总收入达3000亿、总资产超6000亿的目标,2025年成为“新型城镇化投资集团”。
1月17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梁此次裁员人数在200人出头,此外,“财务共享”、“信息化”、“审计”三大业务板块超过100人转岗地产集团。裁员将按照法律规定的“N+1”(含绩效工资)进行支付,1月员工福利费用结算至1月,包括休假与报销。
据悉,从2022年1月17日起,全体员工按照人力部门通知及进度安排办理离职手续。
另据媒体报道,此次架构整合涉及三个部门共345人,包括控股集团总部148人,新基础建设支撑集团164人,以及其他组织33人,其中80余人择优回流。
据每日经济新闻,中梁地产品牌负责人对此回应称,控股集团主要从事一些地产之外的创新开发业务,目前管理层已经开始把重心放到地产主业,把一些非地产开发业务去除。
中梁管理层则表示,具体裁员人数是动态的,目前还没有到200人规模,且控股组织不是上市公司体系,仅是(老板)研究新业务的平台,目前上市公司体系相对稳健。
组织架构调整不断
“架构调整”,对自2019年上市的中梁来说是一个热词。
2019年,熟稔高周转模式的中梁全口径销售额达到了1527亿元。中梁用三年的时间疯狂扩张,从2016年时337亿元的全口径销售额一口气跃升至1500亿级的全口径销售额,这也使得中梁经常被冠以“小碧桂园”、“黑马”的称呼。同年,中梁在港股上市,2019年也成了中梁的高光年份。
上市后的中梁开始从此前的高杠杆、快速扩张的模式中寻求转变,业务扩张的步伐开始放慢,与此同时,中梁开始了紧锣密鼓的人事和组织架构调整,区域合并和裁员成了中梁2019年的主基调。
这一年,中梁先是将浙闽粤区域集团的下属南区域公司合并到中梁浙广区域集团,这次合并最终导致20%共计50人的裁员。之后中梁又成立第一个大区南方大区,并将浙广区域集团合并进了南方大区中。
随后,中梁将原来的12个区域集团合并,最终形成了七个大区。
而对于热衷于“阿米巴模式”的中梁来讲,这样的区域合并也意味着大手笔的裁员。阿米巴模式最早由稻盛和夫创立,在这种模式中,公司被分成许多称为“阿米巴”的小集体,每个小集体具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作为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进行独立经营。
而中梁对阿米巴模式的热衷也意味着,大区合并势必会出现很多业务人员的重合,裁员在所难免。
进入2021年,处于地产界的寒冬之中,中梁的人事动荡也开始向管理层传递。中梁先是换掉了三个大区的总裁,这也导致中梁的六个大区中除了浙江大区总裁魏光洲外,其余五个均成了80后。随后,前中梁控股执行董事兼联席执行总裁李和栗出走。
2021年10月,中梁山东区域集团传出投资条线营销轮岗的消息,中梁要求投资条线人员无条件服从工作分配,助力营销和融资,对不服从安排的“该淘汰淘汰”。此举又进一步加剧了中梁的人员动荡。
中梁控股的“断臂自救”
据了解,杨剑投入到孵化创新业务里的资金,来自于中梁地产红利周期内赚的钱,如今地产行情下行,中梁布局的一些三四线城市成交出现断崖式下滑,主营业务的“输血”功能自然大幅减弱。杨剑不得不“断臂求生”。
根据中梁前不久披露的12月未经审核运营数据显示,中梁在2021年1-12月合约销售金额(全口径)1718亿元,同比略有增长,但12月单月销售额同比是下滑的。
该公司内部最近半年所做的调整,是在“归拢”地产集团业务。比如,此前从地产集团裂变出来、与地产集团平级的京津冀集团、粤港澳集团、长三角集团等板块业务,最近又合并回地产集团了。
1月17日,中梁公告,集团已由其于中国的境内银行账户汇出所有必需的资金至其境外银行账户,用于2022年1月票据到期时(即2022年1月31日)偿还余下的本金金额及应计利息。
中梁于2021年12月29日公布,累计本金总额达6881万美元(占初始发行本金额约27.52%)的2022年1月票据已被注销。截至中梁此次公告前,2022年1月票据的未偿还本金额为1.81亿美元。
据披露,中梁于2022年1月11日至2022年1月14日,进一步购回2022年1月票据累计本金总额达3169.3万美元,占2022年1月票据初始发行本金总额的约12.68%。
截至2022年1月14日,中梁已购回(但未注销)累计本金总额5189.3万美元,占目前未偿还2022年1月票据约28.64%;及本集团已购回累计本金总额1.21亿美元,占2022年1月票据初始发行本金总额约48.28%。
业内人士表示,中梁此时公告披露赎回即将到期美元债,可以是对外公开确认不会有债务展期或违约动作,一方面为了表明公司现金流尚可控;另一方面,结合该公司当天传出裁员的消息,释放资金正向信息有助于公司下一步的发展。
实际上,中梁控股集团平台的创新业务,内部一直将之看作是创始人杨剑在地产之外的试验田,由于组织板块较多,几年间,平台人来人往,内部组织架构调整更是常态,本就没有太多业务积累与业绩成效。因此在公司面临行业普遍存在的流动性问题之时,忍痛断臂自救,也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时近年关,多家房企年终裁员减薪。一名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房企调整业务结构,裁员减薪已是多发事件。随着行业震荡加深,洗牌逐渐进入深水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指出,爆雷或裁员,都是企业经营压力增大或经营业绩恶化的一种体现。裁员也基本上符合行业预期。从2021年房企的经营情况看,投资业务萎缩、企业降低成本需求大。相比一些房企采取“人员结构优化”等说法,现在更多房企倾向于公开化了;当然也要注意,企业裁员过量,也容易引起司法争议与监管方面的管控。
在中梁内部人士看来,这仅仅是杨剑放弃创新业务,回归地产主营业务的表现。行业整体遭遇下行行情,房企不得不做出调整。
阿米巴模式利与弊
再有情怀的老板,也跨不过成本管控这道坎。杨剑的阿米巴模式,在中梁遭遇此次行业巨变中,将演变出怎样的结果?
在2019年7月赴港上市之前,中梁的阿米巴模式已闻名业内,但旁观者未必清,只有局中人,才知道个中奥妙。
“与其他房地产基金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中梁阿米巴模式是投资人做股东,而非债主。”一名中梁阿米巴投资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分享,其于2019年作为投资人参与过中梁两期基金投资,成为了中梁项目的小股东。
概括来说,中梁阿米巴模式就是高净值投资人通过中梁表外的一家房地产基金通道投资中梁地产项目,投资人变成股权投资之后,与项目深度捆绑。中梁设置了一套小股东“优先”机制,项目由客户强监管,“外面世界不管发生什么,项目的钱不能随便拿走”。
如此以来,中梁小股东们在项目盈利的时候收获超额分红;作为优先级股权持有人,中梁地产项目出现亏损的时候,先亏损中梁投资的部分权益,且由于中梁不是大股东,在项目有利润时,小股东依然会获得一定利润分红。市场不好的时候,“劣后”的中梁如果要把项目拿走,得先给付小股东的本金。
“中梁财富做的是小圈子的房地产基金。”前述投资人透露,中梁起步于温州,最初由杨剑的亲戚成立了一个地产基金,初始的投资人圈子是一群温州的小老板。“当年中梁拿的项目都很好,收益率很高,杨剑也舍得与投资人分享高利润,基金募集规模也越来越大”。
前几年,对于杨剑治下的中梁阿米巴模式能圈住那么多小股东,业内充满了好奇,能看懂的高净值客户也不多。中梁可以说是房地产红利周期内房地产基金投资样本的孤例。市场中能与之媲美的仅有旭辉旗下的一只基金。
这两年房地产市场行情不好,中梁阿米巴投资人的利润分红在减少。确切地说,这两年项目去化放缓,中梁部分进入回收本金阶段的小股东们在2021年已经不能如期拿到本金了。“但这些小股东是不会去闹的,这就是优先股和债券的区别。”
在房地产红利周期内赚到钱后,杨剑开始醉心于公司组织架构调整。与其他房企创始人各自拥有运动、阅读等等兴趣爱好一样,杨剑偏爱看管理类书籍,并在公司内部搭建各种组织架构,其身边的高管也实行“轮岗”制度,过一段时间就要被调到其身边专门组织学习,业内称之为“务虚”。曾几何时,中梁内部高管也跟风杨剑研读企业管理类书籍。
在市场上行周期,阿米巴模式成为杨剑积累原始资本的一张王牌。但这样的组织架构设置,一度令中梁在产品管控方面专注度有所不逮。一名中梁业主曾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其于2018年购买的一个中梁项目,规划上有一片草坪,收房的时候变成了绿色的铺砖地面;另一名买家也曾投诉,其购买的房子所在楼栋外墙裂缝成蜘蛛网状,后来施工方采用碳纤维维修之后,视觉效果变得更差了。
中梁上市两年,杨剑的创新业务还没来得及孵化成功,就遭遇了2020年的疫情打击与2021年“三道红线四档两观察”以及房企三张监测报表的政策调控。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比如江苏滁州,过往一天一个项目能销售十几套,渐渐变成一个月十几套,如今有的项目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卖掉一套。
阿米巴模式遭遇市场行情下行,擅长组织架构调整的杨剑也只能从组织结构下手,先把成本管控做好,再夯实地产主营业务。
中梁相关负责人回应说:公司这次主动精简冗余人员,是去年下半年系列主动调整中的一环。“裁员”是顺应行业大势,也和行业其他企业一样,“这个动作完成后,这一轮调整也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