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的孩子谁抱!”财政部近期明确了针对地方隐性债务的处理原则,中央财政不会为地方隐性债务兜底,自己的事情自己搞定,别想着让中央买单。
最近,隐性债务这个词非常火爆,有的朋友可能还不清楚什么是政隐性形债务,简单介绍一下。
有隐性债务就有显性债务,地方显性债务指的是明文规定必须由地方政府用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最典型的就是各地政府发行的地方债。
地方上要发展需要投入资金,政府的主要收入为税收和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但这些收入往往少于支出,于是地方政府就会向社会借钱,表现形式为发行地方债。
不过,地方债不是想发多少就发多少的,中央每年都会定限额,地方政府不能借超过限额的钱。
钱不够怎么办?城投债由此诞生了。
城投公司往往是地方财政部门或者国资委属下的全资子公司,虽然法律上是独立法人但成立时的资金来自政府投资,每年的收入里有大量财政补贴,所以市场往往将城投公司当成当地政府,借的钱当成是有政府担保的。
地方政府也确实把城投公司当作投融资平台,通过城投公司向社会借钱以弥补资金缺口。
这就是隐形负债,虽然法律上没有规定政府必须偿还,但圈内人士都知道城投债最终是要靠财政资金偿还的。
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往往会胡乱投资以增加GDP金额,没钱投资就利用城投公司发债,久而久之积累了大量隐形债务。借的钱总有要还的一天,债务规模越大,利息越高,本金越多,距离暴雷的日子也就越近。
中央政府前些年已经看到了隐形债务的风险,强化了隐形债务的监管,通过多种方式减少这类债务的规模,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出现了零隐形债务的省市。不过,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财政压力大,很多地方依然我行我素,觉得最后真要暴雷的时候中央政府不会不管。
这种思维是非常危险的,会让地方政府没有顾忌地继续借债,扩大隐形负债规模。财政部的这次发声非常及时,明确断了有些地方政府的念头,“自己的孩子自己抱”,自己的隐形债务自己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地方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遏制借债投资冲动。
城投债规模虽然很大,但多措并举并非无法化解。2017年至今已经化解了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存量隐性债务,这一比例会不断上升,总体来看城投债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但分地区来看有些地方的压力确实比较大,近期遵义一家城投公司展期20年的贷款重组方案引发了热议,经济欠发达地区确实没有太多的办法,之前欠的债太多了,只能用时间换空间慢慢偿还。
在我看来这次中央是来真的,甚至不排除通过几起典型案例彻底打破城投债由政府刚性兑付的传统,让市场不再抱有城投信仰,这样未来大家才会理性投资、理性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