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城市集中拍地的轮场作战,是当下地产圈子无可争议的焦点,每个城市土地拍卖的行情,都在牵动很多房企的注意力。
目前为止,已经完成的几场集中拍地的城市,各有各的特色。
出让金总额最高,出让土地数量最多的是杭州;
重庆土拍平均溢价率最高,最高的溢价率地块超过129%的溢价率;
广州土拍,地块成色不足,都是郊区地块为主,还有不少地块流拍的;
北京土拍规则最多,最为严密,甚至不少地块都有量身定制的“土拍条件”,溢价率控制得很低,但是移交和配建算下来,并不便宜。
但这些城市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拿地门槛被抬高了不少,没有“两把刷子”的房企,基本上没有拿地的可能性。集中供地在客观上,造成了实力弱的房企,被排挤出拿地资格,加快行业洗牌的效果。
最近有几位投资总表示,他们公司去了三个城市,研判了80块地,最终报名覆盖了其中20块地,至今一块地都没拿到。多次没拿到地,整个公司的气氛都变了,甚至有流言传出公司要大规模裁员,一度引得区域总出来辟谣,才稍微稳住了人心。
公司最近密集组织了各个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复盘会,在会上商讨公司下一步拿地策略问题,如何才能让区域的货值得到有效的补充。前面的集中拍地,从数据总结分析上看,其实很有意思:
截止5月11日,共有长春、沈阳、重庆、广州、无锡、杭州、北京七个城市进行了集中土拍。最近拿地比较猛的房企,我们总结罗列了一下:
拿地数量最多的是融创,除了长春、沈阳外,其他城市都有数宗土地斩获,总拿地21宗;
其次是中铁,共计拿地15宗,但是其中13宗地都在长春,拿地布局不太均衡;
再次是招商,共计拿地11宗,各个城市都有2-3宗土地斩获,分布比较均衡;
然后是保利和龙湖,都拿了10宗地,但是龙湖的一般地块都在重庆拿的;
还有就是越秀和华润,分别都拿了8宗地,越秀的地里面有7宗都是在广州拿的。
作为传统地产三强房企的,恒大碧桂园万科在此次集中拿地的大赛里面,选择了集体低调,就万科拿了7宗地,碧桂园拿了2宗地,而恒大则是零蛋。
三强房企在集中拿地面前集体低调,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三家房企的全国土储布局十分广泛,很多区域土储都还有存货,没有必要在当下去硬拼,拿地战略上具有主动权。以万科为例,其实万科在春节前后就已经在陆陆续续拿了很多项目了,在3月底以前,就总计完成投资了超过200亿元拿地。至于恒大和碧桂园,在三四线项目前两年拿的土储,都足够再供货一两年了。恒大最近没怎么在公开市场拿地,据悉是专门去搞旧改项目了,各个区域公司都专门成了旧改工作小组。另外,如果在此次集中供地以外的城市,比如相对冷门的强三线城市供地,而且价格符合公司拿地预期,恒碧万大概率也是会去拿。
再拿融创来讲,融创这波如此大手笔的买买买,其实跟融创之前拿地较少有关,所以才在最近的集中供地中出尽风头。截止北京土拍结束,融创已经斥资接近330亿元拿地了。不过,融创的优势就是家底雄厚,所以可以直接干。
此次最为煎熬的,莫过于那些土储有限,全国化布局还未能彻底完成的,又在集中供地里面颗粒无收的房企。特别是一些几乎没有土储的区域公司,因为生存的压力感随时都在,为了拿地而拿地的冲动型决策,发生的概率很高,拿到的高价地不一定能消化掉。
我们认为,当下的集中土拍给各大房企设置的门槛越来越高,拿地思路有必要进行适度的调整。因为在公司内部来讲,不管是再进一步压榨投资团队的工作强度,让地块的研判深度更大,更全面,甚至是前期拿地将方案和成本都做到施工图深度;还是对公司的投资决策制度和流程进行改革,优化,其实真正能够为拿地作出的有力积极改进,效果都不大。
对于那些拿地布局很单一的房企,有必要扩张一下公司的布局,可以开拓一些优质的强三线城市市场,在这些城市拿一些优质地块。这些城市大多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良好的供销存比例,也大多没有限价限购的政策,对于做品质和利润型的项目,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另外,就是在拿地思路上进行调整变化。比如,一些在集中供地里面屡次拿地失败的房企,就及时转变了拿地策略,将原来的招拍挂拿地排第一位,改为了旧改项目排第一位。旧改项目也是一个考验房企团队能力的拿地方式,也有的房企拿下了一个旧改项目,因为拆迁等问题,谈了几年都没拿地的。因此,只有在拆迁、政府关系协调、资金运作多方面有经验的房企,才能最终胜出。
这条路虽然很难,但是却是一条除了拼高价地以外,不错的选择。旧改项目的优点,就在于一个项目本身体量大,获取一个项目就能让公司新增大量土储。不少城市也在制定自己新的旧改制度,在二级市场顺利拿地上,从制度上予以确定,鼓励房企参与地方旧改。在后地产时代,招拍挂市场拿地越来越低利润,甚至亏本的情况下,去搞一下更麻烦,但是利润空间更大的旧改项目,未必是一种差的选择。